治病十六字箴言(下)

3、能量搬家

能量搬家,一为物质转化为能量;二为高能量向低能量的流动。《内经》讲“气聚则成形,散则成风”。可见一切有形的物质积聚都与能量的积聚有关。要想化解物质的积聚,必须首先化解能量的积聚,空间医学主张化解的方法就是能量搬家。现代人正处在水深火热之中,正在遭遇一场灾难。因为现在的物质生活水平提高了,各种各样的营养品越来越多,人参、鹿茸、冬虫夏草等等,补脑的,补心的,补肺的,补肾的,补得物质都不能新陈代谢了,补得上焦部位能量壅阻,没有办法疏散。那么,改变的唯一办法就是能量搬家。《内经》讲“上病下取之,左病右取之”,讲五行运动,讲气血运动,这些都是能量搬家的典范。能量搬家究竟往什么地方搬?一定要保证下游的疏通、顺畅。古老传统文化指出了什么是下游,什么是上游。相生为下游,相克为上游。五行相生,肝的下游是心;木能生火,心的下游是脾;火能生土,脾的下游是肺。在临床过程中,掌握能量的这种变化,这就是正常的搬家。此外,人体能量的大循环能够带动人体整体运行。公转是人体风水的大运行,是净化四大空间的方法。公转正常运行,细胞内外物质与能量之间的转化才正常,脏腑功能才能正常。公转也是带动能量搬家最为有效的途径。

在能量搬家的过程中,不同的疾病会出现不同的反应。要解放思想,辩证地看待问题,正确地认识能量搬家。比方说,子宫肌瘤,开始时是3×2cm大小,治疗以后成为5×2 cm,这是明显的增大了。很多患者不理解,认为效果不理想,背上了心理包袱,甚至对治疗失去信心。不能单纯地看体积的大小,还要看中间的密度,3×2 cm是高密度,5×2 cm是低密度,这是观察疾病的关键。原来的肿物非常实,虽然小,但是不容易搬。后来的比较宣,只有宣起来,细胞之间有了空间,才有办法化解。

传统中医讲气血疏通,气血越疏通,就可能发生转移,不转移怎么能疏通呢?只要是有计划的转移,只要是有计划的疏通,就是正常的治疗。再如治疗结石,开始有一个,后来变成泥沙状;或者一开始是圆的,后来变成方的或者扁的。这些都是实体发生了变化,要解放思想,认识到本质,搬家必须使形体物质转化为能量。只有形体转化为能量,才有办法搬家。

《内经》讲“阴病治于阳,阳病治于阴。”人们往往只是理解字面的意思,其实阴病治于阳,阳病治于阴,就是能量大搬家。公转畅通了人体任督二脉的运行。任脉为诸阴经之汇,督脉为诸阳经之汇。空间医学发现了人体的外焦空间,并且通过疏散或者增加人体外焦空间的能量来调整人体的四焦,调整人体五脏六腑的功能运行。这也是阴病治于阳,阳病治于阴的实践典范,也是能量大搬家的过程。

一切疾病皆可用能量搬家法。在搬家过程中,一定要掌握:能量由高处向能量低处疏散;由下而上疏散;在观察舌的过程中,要掌握由舌根向舌尖的疏散。这和河流一样,从发源地向大海运行。舌尖就好比是入海口,要避免河流的堵塞,就必须保证入海口的畅通。所以,治疗要先疏通舌尖。舌尖代表着人体上中下三焦能量向外焦转化的通道。上中下三焦的能量只有越过肩达到外焦,与外焦的能量混化异化,才能实现能量的大融合,才能实现公转畅通及四焦循环畅通。

在治疗上,空间医学重视这个大融合。传统中医只是强调了清升浊降,强调了气血疏通,但是没有认识到大融合的作用。只有认识到大融合,认识到能量的大运动;只有把人体三焦能量都搬到人体的外焦,在外焦融合变化,才能解决人体的诸多疾病。而外焦能量撞击肾部细胞,增强肾区空间能量,才能增强人体的原动力。

观舌诊断,可以不用受心肝肺等分区的影响。一个舌头从舌根看,是河的发源地,向舌尖流水,舌尖是入大海的入海口,把舌看做是一个河道。这个河道是从舌根到舌尖,从舌尖这个入海口,流入大海,也就是注入外焦空间。进入大海后,就可以不管了。舌尖部是舌根能量的补给基础,也就是舌尖的瘀滞与舌根有关系。如果舌根的舌苔很高,传统中医讲的元气不足,这种情况下,要把舌尖的能量导引至下焦,是金生水。舌根是河的发源地,舌根的苔厚,大海的水就流不到发源地,整个舌头就没有水了。所以,舌根很厚,要把厚的地方向前移,向前移就是把前面挖空挖低,舌根的水就向前流,舌根就低了。

舌中心很高,舌根也很高,这种情况下,就不能搬舌根的能量。因为搬到舌中间,舌中间更高,所以要先搬舌中间,把舌中间的能量向舌尖般,这样能量则自行向前流动。

舌尖也很厚,舌中也很厚,这种情况下,一定不要把舌中间的搬到舌尖,会增加舌尖的瘀滞,水就更流不出去了,因此,要先掏空舌尖。如何掏空舌尖?把舌尖瘀滞的能量往大海转移,也就是把内焦能量导引至外焦天外天,如此一来上下就疏通了,这是治疗的关键。有什么病,哪个脏腑有病都不去管,只要舌根的搬到舌中间,舌中间的搬到舌尖,舌尖的搬到大海。先搬至高点,上焦高下焦也高,先搬上焦高的;中焦高下焦也高,先管中间高的。在治疗上就遵循这个原则。

空间医学药物的运行也是能量搬家,从运行的起点把能量带到运行的终点。所以空间医学的用药,小方的精细,就在于如何运用和搬运能量。如果上焦隆起,可用瓜蒌仁进行能量搬家。瓜蒌仁起点在上焦,终点在下焦。瓜蒌仁可以把肺区的能量搬运到下焦,这适用于上实下虚的舌象,临床中有很多这样的舌象。香附可越膈而上,即,香附能把膈下的能量搬运到膻中部位,从而减轻了中焦压力。能量搬运到膻中部位,对于中焦是泻,对上焦是补。所以,香附能填补膻中部位能量的不足,治疗因膻中部位能量不足引起的幻听、幻象等精神类疾病,具有安神定志的作用。很多的疾病都是由于舌根的痈满引起的,如肾癌,前列腺癌等。可用香附把中间的能量向上推,中间空,下面的能量就往中间疏散,这就是能量搬家。

每一味药在进行能量搬家的过程中,因为能量的转移变动,使机体内部发生了转机。对于能量匮乏之处和壅满之处来说,是互利的。从整体看没有增加能量,也没有耗损能量,只是在公转基础上的重新的按需分配罢了。所以,一味药的运用,在使能量重新分配的过程中,对人体所产生的作用,充分体现了一药治多病的原理。

4、公转畅通

如果把人体视为小宇宙,那么人体内部就是个大空间,能量在这大空间中进行大循环、大撞击,并且在大撞击中进行大交合。在自然界,天地之间本来就存在着大空间、大循环、大交合,由此才引起了天地之间的大变化,对人体也产生了各种影响。

人体内是个能量自由运动的空间,而且是不可分割的整体空间的能量运动,不能把整体空间的运动人为、机械地分割开来。只有促进人体内部形成整体运动,才是祛病强身的好方法。在治疗过程中,应根据身体素质状况,处理好局部和整体的关系,既使局部服从整体,又让整体照顾局部。

人体是一能量动力循环系统,包括自转与公转两个方面。

自转,即人体每一个细胞都在进行着胞内物质与胞外能量的相互转化,其所辐射的能量围绕在细胞本体周围。这种能量运行遵循着一定的规律,即自左向右围绕细胞本体运行,是横向水平面的运行。这种能量运行为自转。人体的脏腑均由细胞构成,脏腑的能量也都围绕脏腑本体进行自左向右的运行。

公转,即人体内能量的高度集中统一运行,牵动人体内部所有自转的运行,贯穿于人体四大空间。以传统中医的穴位进行标识,公转的运行路线如下:能量从会阴向上走,经丹田、中脘、膻中、天突,到达百会,向后方下行,经哑门、大椎、命门,过尾闾至会阴,再转向前方上行,循环往复。公转贯穿于人体的诸经,贯穿于血海、脑髓之海、气海、水谷之海,能量在四大海中进行交合、混化、异化,从而生成了新的物质能量。

道家有周天修炼法,公转路线经过了周天的各个部位,但很多方面有所不同。公转路线与佛家讲的海底轮、脐轮、腹轮、心轮、喉轮、眉心轮、顶轮相切。相切的交点是人体能量横向与纵向运行的交叉点,是能量的汇聚之处,是经与络能量的转换处,是公转与自转的调节处。所以,公转已经包含了道家和佛家的基本练法。公转在运行过程中调节脏腑的能量盈缺,对人体阴阳进行了综合性的调整。

传统中医有任督二脉,任脉为诸阴经之汇,督脉为诸阳经之汇。人体诸阴经的总调节机关是任脉,人体诸阳经的总调节机关是督脉。公转将任督两条经脉贯穿,统一调节阴阳。公转与传统中医所讲的任督二脉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其一,任脉和督脉是两条经脉,公转加强了任督两条经脉的贯通。其二,按照中医的说法,任脉的能量下行,督脉的能量上行。但公转任脉段的能量上行,督脉段能量下行。其三,公转路线宽度要远远大于两条经脉。在任脉段上,以任脉为中线,左右各拓宽二寸。在督脉段上,以督脉为中线,左右各拓宽二寸,即脊椎与五脏六腑之间的空间。任脉是诸阴之汇,督脉为诸阳之汇,公转加强任督二脉的贯通,使人体的诸阴经与诸阳经协调统一运行。

人体是一个开放型的动力体系,在体内大小不同的动力体系的相互刺激、撞击及相互推动下,形成并维系了人体的生命活力。人体的动力体系,小至细胞,大至各细胞群,借助不同层面的刺激,推动能量的相互变化、辐射、撞击与交融,并在相互交融中,产生新的能量物质。

公转,将人体的膻中动力、命门动力、会阴动力、膈膜动力相互连结、贯穿起来。因此。公转是人体动力体系的超级链接。

细胞与细胞之间存在着空间,能量的积聚、流通、异化、混化均在空间内产生,空间是生命物质活力的调节媒介。空间医学认识到:探讨病因必须找出空间通道受阻之处。

公转,贯穿、连结了人体的四大空间,是人体动力的循环系统,是一动力体系的超级链接。公转的畅通,带动了四大空间能量的周流,并使空间受阻、瘀滞的高能量在运行中自行参与混化、异化,并自然得到消散。公转畅通,调整、净化、启动能量运动,带动了人体能量的周流。换言之,人体致病的关键,与公转的运行受阻有关,是以引发空间物质、能量连锁效应的瘀滞与阻塞。

外焦空间是人体最大的空间,它主宰和调控三焦空间能量的运行、交合、分配和更新。外焦位于太阳区脊背的内侧,内则联系三焦,是三焦出入之大通道,故一切疾病的根源在于外焦区内。当外焦空间能量瘀滞不通,外焦在撞击力不足的情况下,将无以引发命门区域撞击尾闾进行刺激、推动会阴周围空间能量的向上推动力,因而致生出空间能量的瘀滞现象。

换言之,人体致病的关键,在于外焦运行力不足,引发了下、中、上三焦生化功能失调所致。公转畅通,不仅是治疗所有疾病的根本,也是快速由病理转为生理使人体恢复健康的不二法门。

传统医学应用了发表、化痰止咳平喘、清热、泻下、消导、芳香化湿、利水渗湿、袪风湿、温里、理气、理血等药性,做为调节病理的方法。亦即,通过不同的方法,将不能再被循环利用及多余的能量与物质,以不同途径排出体外。当这些不被人体再循环利用、多余的能量和物质排出体外时,也是病理转为正常生理的变化过程。例如发烧,是多余不被人体所需的能量,通过腠理发表、散出体外;腹泻现象,是将积食不化的糟泊浊物,排出体外;泻水者,是为清除肠胃多余的水气,唯有将多余水气清除,才有利于脾升清、胃降浊的功能活动力。病理转为正常生理的过程变化中,因腹泻、发汗、发烧及痰多等这样或那样的不适感,是为退病现象,是病理转为正常生理过程的变化。正如能量河道出口受阻,能量出口因而改变河道,河道的改道,是以引发不适的病症。治疗疾病,好比为疏通受阻不通的河道,将能量出口导引回正常的河道。疏通时,将随着受阻的程度与时间,而出现不同的变化。病源深入体内,年限已久者,彷佛是一潭不流通的死水,生虫长菌、腐臭情形可想而知。在疏通时,必须将这些浊废物清除于体外。浊废物清除排放,是为退病现象。换言之,每经历一次退病时的现象,象征、反应了病理向生理的转化与退病的层面。

空间医学通过临床,将退病层面总结区分为表、中、里三个层次。

表,是指表层,如腠理与肌理间的浊废物,通过发、清的途径排出体外。一般而言,是以发表腠理与肌理间的风寒湿热为主。

中,是指肌理与脏腑间的浊废物,通过清、化、利、渗、泻的途径排出体外。一般而言,是以净化脏腑的空间为主,将糟泊、浊废物及多余的水气,通过泻下、痰、大小二便的方式排出体外。

里,是指脏腑深层而言,通过理、转的途径加以调整及进行转化。一般而言,是以调节各细胞群的浓度与压力。

也就是说,表、中、里,通过了发、清、化、利、渗、泻、理、转,将不被人体再循环利用、多余的能量和物质排出体外,这就是病理转为正常生理变化的途径。

发:将表层风寒湿热之能量及水,从腠理发表出来,及将肌理的水输布于体表。

清:是指把腠理与肌理间的余热排放出来,如发烧、发冷。

化:是指化痰、化湿而言。脾、肺部的水气,通常体现于化痰。

利:是指利水,将过多的水排出。多见于两肾、膀胱患者。

渗:是指回流,将胞外能量渗入胞内,利、渗,常见于肿胀现象。

泻:泻下多见于物质过剩,肠胃积实不化者。

理:是指理气、理血。如止咳平喘、散血瘀血块。

转:是指细胞群胞内能量与物质,调节能量浓度压力,与胞内外的相互转化。常见于酸痛现象。

清升降浊:清升通过肺表于外,开窍如汗、眼屎、泪、痰;降浊如大小二便。

公转畅通,是以同时进行发、清、化、利、渗、泻、理、转的功能调节,畅通公转时,在能量高速度运行之下高低不同浓度压力的能量,将相互参与其中,进行能量的混化、异化。因能量的相互均衡及公转运行的带动下,首先调节各细胞群胞内能量与物质,能量浓度压力,及胞内外的相互转化。是以深层的能量运动,加速净化脏腑内外大小空间的能量,及刺激、推动肌理与腠理之能量与水气排于体表外。即,公转畅通是同时疏通表中里层大小空间的河道。因此,将同时出现不同层面的退病现象。不同于传统医学的从表层循序渐进的往中、里层逐步地转为正常生理的调节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