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在創新 難在創新 贏在創新 ――記郭彥岭老師5.26為本會舉辦講座的實況  沈世東

 

三老師(郭彥岭老師)在郭志辰老師走後不但沒有沉淪,反而將悲痛化為動力,繼承父親的遺志,誓要將「空間醫學」發揚光大,讓天下百姓人人都受惠。她感覺到身上的擔子很重,一種強烈的使命感促使她必須馬不停蹄地努力工作,為「空間醫學」的普及貢獻綿力。

此次趁來港參加本會十四週年會慶之際,三老師為我們作了一次分享報告,講及了她的心路歷程和研究發展「空間醫學」的新動向。

三老師首先提到了「空間醫學」的理論,她說,如果只以一句話來概括,那就是「空間醫學」是從人體中找尋空間來解決疾病的一種醫學。人體內的空間就等於生命,空間越大就越健康,越有活力。「空間醫學」超越臟腑、經絡、穴位、氣血等,只以空間能量的變化去研究疾病的因果和防法疾病的方法。實際一點講,少吃可以創造空間,人體可以最大化地發揮其正常的功能。所以要提倡「空間醫學」生活化。

三老師表示,郭老師對後人最大的貢獻之一,就是在傳統醫學的基礎上總結出了一套治病養生的系統完整的理論和方法,我們只要學會理論及應用,不必走長路彎路,人人都可「得來全不費功夫」成為拿來主義。一種方法只有做到簡單有效才能更深入廣泛地傳揚開去。空間醫學的價值所在也在於此。

 

所謂「法無定法」,「空間醫學」為人類醫學奠定了一個宏觀的基礎,而在微觀層次上則可衍生出更多更簡便的養生保健方法。這兩年的時間,三老師在攻克癌症方面參悟出了一些有效而簡便的方法,她以懸壼濟世、慈悲為懷的大無畏胸懷收治了很多癌症病人,其中多數是頻臨死亡邊緣的末期病人,每天忘我地工作,無微不至地照顧關懷他們,並親自為他們悉心調理,是為印證她新方法的確實可行性及穩定的療效。有一位山西女癌症病人,是由四個人架扶著去理療院的,可見病況已如入膏肓般非常嚴重了。而經過三老師的精心治療,只三天功夫就判若兩人,病情康復得出乎意料的理想。當然,她的生存希望也已大大提升,照此發展,預後應該是非常樂觀的。

三老師介紹了她在修煉中感悟出的幾種新養生方法:

一種是在舌頂上顎搭鵲橋法改良而來的快速產生津液的方法。就是將舌頂上顎的動作改為舌尖向後伸,整個舌體向舌根部捲的方法。這樣做時津液很快就會產生,任何時候都可以做。這種津液稱之為「金津玉液」,是人體氣血公轉後所產生的精微物質,有很好的養生作用。

第二種方法是仰頭。站坐皆可,就是頭部最大限向後仰,這樣可以引領人體中脈中正暢達,對促進背部督脈及外焦的功能有正面作用,也可改善頸、腰椎的問題。一、二兩種方法可以同時使用。

第三種方法是呼吸法,是創造人體空間的一種方法。慢慢均勻地吸滿氣到小腹部,屏息(即不呼不吸),再慢慢呼氣,反覆做此動作。這種呼吸法的關鍵在於中間的屏息部分,屏息就是創造空間,所謂「空」中生萬有。

第四種方法是打坐。東、西方都已共識到打坐可以促進大腦功能及整體健康。如果可以的話,可以在中午進行。當然其他時間也可。時間不需太久,一般2-30分鐘即可。為了對抗睏乏,可以結合第二種方法,即仰頭打坐。俗語說「藥補不如食補,食補不如氣補,氣補不如神補」。打坐則是神、氣雙補的養生方法。

郭老師早就講過靈感就是最好的老師。三老師在自己的實踐過程中充分領會到這句話的真正內涵。也總結出了這樣一句話:只有加緊修煉才會有更精彩的人生。可見修煉對我們從事推廣保健養生的人來說是何等的重要。

思路就是方法,就是出路。「解放思想,開拓創新」是郭老師很久以前就提出過的,「空間醫學」的發展更要貴在創新。所以三老師又提出了「貴在創新,難在創新,(而最終要)贏在創新」!

發表迴響